2005年3月8日,星期二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一版:精华新闻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人大代表建言:
学生的罪错率应该成为考核的硬杠杠
本报首席记者 朱兰英

  本报北京专稿 一个学生光有知识够了么?浙江上虞市春晖中学特级教师、全国人大代表潘守理昨天在审议《政府工作报告》时提出,学生的罪错率应该作为考核中小学校的标准之一,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要看得比升学率更为重要。
  潘守理代表说,智育和德育本来应该放在同等位置上,可现在整个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体系存在着一头硬一头软,一头热一头冷的情况。家长和学校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,各地的教育管理部门每年会对学校有一个前后排名,衡量学校和教师是否优秀的标准仅是升学率的高低。
  “上个世纪90年代,我省曾经出台过中学生思想品德考核标准,对高中生的思想道德品德进行考核,优秀率只有20%,学生非常在乎这个。如今这个考核标准已经渐渐退出学校的舞台,没有学生在乎自己的思想品德是不是优秀。”潘守理觉得这是一个不正常和危险的现象,也是青少年犯罪只增不减,犯罪手段日益残忍的原因之一。
  “事实上,学生的犯罪率和违纪处分率比升学率更加重要,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个人的,品德不好或者犯罪却危害整个社会。”潘守礼认为,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对学生罪错率的标准进行量化细化,每年进行考核,并把考核结果公布于众。而学校要减少罪错率,不单单是请法制校长上几堂法制课那么简单,法律只是规定了什么不能做,而道德教育则要教会孩子应该怎么做。